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服务行业

服务行业

2023年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重点企业市场竞争规模分析预测及投资建议规划可行性研究

2023年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重点企业市场竞争规模分析预测及投资建议规划可行性研究

 

(1)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历程:《“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开展,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快速的城镇化、人口的聚集伴随着经济的繁荣,但也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为应对人口、资源、环境等对城市发展的挑战,顺应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2008年以来,我国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管理的首选手段,通过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环保、市政管理等关键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逐步缓解“城市病”问题,提升城市竞争力。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八部委于2014年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转变成为新型智慧城市。这三个阶段包括萌芽阶段(2010年之前)、探索试点阶段(2010-2015年)、体系创新阶段(2016年-至今)。

①萌芽阶段(2010年以前):在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之前,我国强调“数字城市”的概念,利用信息化技术如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等,对城市重点要素进行自动采集和动态监测管理,在此基础上将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有关的城市信息,以数字形式获取并加载上去,从而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广泛的服务。

在此阶段,一批地理信息机构和企业成长起来,研发出了一批GIS相关的软件产品,而且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得到应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时,政务方面的数字化也取得明显成效。在整个“十五”、“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一直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数字城市建设投入的重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从2002年开始,各垂直部委和地方政府围绕电子政务需要,推动的“十二金”工程,该工程最后建立起了相当数量的应用系统,这些成果都为后续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和试点奠定了一定基础。

但是,数字城市相对于智慧城市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只能算作是智慧城市的萌芽阶段。首先,数字城市更强调的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主要依靠的是传感、通信网络等底层技术,而智慧城市除了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更强调的是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辅助;其次,数字城市主要是依托的是互联网技术进行业务协同,而智慧城市则是利用包括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泛在技术实现更为广泛的业务协同;再次,数字城市强调的是数据本身的生产、积累和应用,而智慧城市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些数据资产变为服务;最后,数字城市的参与主体较为单一,主要是政府机构,民众、市场参与程度还较为欠缺。

②探索试点阶段(2010-2015年):2010年,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加速,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得到国内的认可,并引发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2011年开始,我国从中央各主管部委到行业、省市,多点、多层次的智慧城市规划纷纷出台。这些规划从宏观政策引导、应用行业指南、扶持资金支持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对智慧城市发展的强大政策推动力,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进入2012年下半年,在住建部的推动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90个市、区县、乡镇),配套了包括国开行、商业银行在内的4400亿授信额度。2013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度确定103个城市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其他如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的“智慧城市类”试点,截至2015年末共规划了686个试点城市。其中,国家发改委的参与,对智慧城市投融资和项目申报都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通过这一轮的试点工作,我国正式从数字城市转入到智慧城市阶段,国民对智慧城市的接受程度大幅提升。相比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在数据处理、应用、决策支持、互联互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通过试点,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数据采集和传输的技术和资源基础上,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

但在这个阶段,智慧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较多困境:A.顶层规划和布局存在不足;B.重投入轻应用,在实施过程中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城市管理和民生项目实际落地的很少;C.条块分割明显,信息共享未能实现;D.对政府需求理解不深,后续操作性不高。

③体系创新阶段(2016年-至今):为解决此前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条块割裂、信息共享困难等诸多问题,2015年12月,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并推动在深圳、福州和嘉兴市三地进行先行试点。2016年3月,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目标:“到2018年,分级分类建设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卓著成效”。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慧社会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在技术和应用上创新和实用的要求,还要满足以人为本、协调融合、共建共享、数据驱动、统筹管理和安全可控等内在要求。相较于传统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在新技术、新模式上具备以下新特点:

A.新技术全面提升智慧城市供给能力:首先,移动物联网技术正在增强智慧城市的泛在感知能力,尤其是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型机器通信技术(eMTC)、5G技术将为城市未来管理效率的提升、数据的智能化获取甚至是整个通信基础设施能力的改善创造条件。

其次,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成功应用,将有助于新型智慧城市信任体系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融合发展。最后,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向新型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渗透。目前,城市大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都在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B.新设施正在全面增强新型智慧城市的服务能力:一方面,我国正在打造安全、泛在、高速的空天海地一体的通信网络体系,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也在从之前的地基网络向立体化网络转变,同时基于该网络的大数据平台也正在搭建。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也在提升,通过传感、无线技术增强了城市建筑、桥梁、道路、灯杆等基础设施“被感知”的程度。

C.新模式凸显新型智慧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型智慧城市打破了传统的智慧城市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创新多种合作模式。相比传统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程度明显提升,通过构建生态的形式进入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越来越多。政企协同的模式(如PPP模式等)正在创新,目前主要鼓励进入智慧医疗、文化、教育、一卡通等领域,未来还需要对社会资本的盈利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开放开发和众包等创新模式让市民或者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监测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2)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2%增长至2021年的64.72%。城镇化的进程对城市经济、资源利用、生活质量、时间成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城镇化以及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管理者面临着资源、环境等方面日益严峻的挑战,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是解决城市病的有效手段。

现阶段的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数据采集,轻视平台建设;重视项目建设,轻视顶层设计等。后疫情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创新协同、为民服务、数据共享、产业赋能、安全保障、绿色低碳等方面出现新的发展导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开展,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标志着以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为代表的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

(3)主要产品及服务类型:智慧城市是指以数字化驱动城市管理方式的创新,通过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准预测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智慧城市主要产品可按层级划分,第一层级为感知终端层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监控摄像机等;第二层级为通信网络层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设施、存储设施、计算设施等,其中存储与计算设施目前更多为云基础设施;第三层级为平台服务层的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应用支撑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CIM基础平台、云平台、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等,未来的平台服务层将更集成化、智慧化,即将各类基础平台的功能服务集成为一体,升级为“城市大脑”、“城市数智底座”等智慧基础设施产品;第四层级为城市应用层的各类应用系统,此类产品按应用领域可细分为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安防、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数字化应用产品。

(4)市场竞争格局及主要参与者:智慧城市相关产品可划分为感知终端层、通信网络层、平台服务层和城市应用层。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参与者众多。

其中,感知终端层主要参与者包括智能摄像头、智能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硬件设备制造商,代表企业包括华为、海康威视等;通信网络层参与者主要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及通信设备提供商;平台服务层市场参与者包括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企业,代表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城市应用层在不同细分领域均有代表企业,如政务服务领域的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领域的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领域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通过行业深耕和垂直整合确立了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

(5)技术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近年来,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单一性技术已得到飞跃式发展,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体系、信任体系和应用体系得到全面升级。未来,智慧城市信息技术体系将进入“可视化——从粗放集成到精细耦合、可感知——从静态感知到动态认知、可计算——从虚实异步到孪生同频、可推演——从定性研判到定量推演”的更高级阶段,构建“数智融合”的城市数智底座成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智慧城市相关业务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算法模型建设将是城市数智底座的关键技术支撑。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