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深化医改 财政多方着力
重庆市政府日前出台《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在2017年基本完成国务院明确的医改重点目标任务,到2020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基本建成。届时,老百姓将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国统报告网(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最新公布《2016-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运营格局及投资潜力研究预测报告》 提供项目各领域产品的行业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报告、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专项调研等市场咨询服务。更多咨询与相关报告请登录我司网站进行查询: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方案》提出,此次医改将在分级诊疗制度、公立医院改革、人才科技、医药费用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具体目标显示,到2020年,重庆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要降低到27%以下、公立医院药占比降低到30%以下、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区县域内总诊疗量比例达到75%以上、社会办医院床位数和服务量增加到25%左右。
医改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责任不容缺失,更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纵观重庆《方案》,财政与每项具体改革都如影随形。
医药分离,财政补差。《方案》明确,一方面,凡纳入改革范围的公立医院,要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彻底破除以药养医的逐利顽疾。另一方面,又要建立起差异化的财政补偿机制。区县级公立医院通过药事服务费的方式予以补偿,市级公立医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和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的方式予以补偿。
与此同时,要逐步把公立医院运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对各级政府负有投入责任的公立医院政策性债务,要纳入政府管理逐步予以化解,以强化成本核算与风险控制。
分级诊疗,财政疏导。为引导病患“基层首诊”,不盲目往大医院扎堆,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方案》明确,要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在2016年开展50个病种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度试点,并逐步扩大首诊病种范围。要探索基层签约服务制度,凡居民或家庭就近就便选择一家基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作为自己诊疗的签约单位。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等财政投入、签约居民付费分担,涉及医疗保险的服务项目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