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国统调查报告网(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最新公布《2016-2021年中国节能减排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提供项目各领域产品的行业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报告、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专项调研等市场咨询服务。更多市场调查咨询请与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联系。
目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能源利用水平低,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4倍,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比一些发达国家高出30%至90%。《“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下面简称《方案》)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分别达到47%和8%左右,将扶持重点节能装备技术与环境服务:
节能装备公司:《方案》提出的“十二五”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均对应一家或多家上市公司。从事永磁电机的大洋电机、卧龙电气和国内最大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生产商中科三环,将获益于国家对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装备技术的支持。
半导体照明领域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三安光电、德豪润达等,涉及余热利用的包括易世达与即将上市的天壕节能,涉及废弃电器的有格林美,涉及生物脱氮除磷的为碧水源。
目前,发改委正在制定《鼓励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的管理办法》。据了解,该办法旨在解决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税收、补贴政策落实难的问题,对环保产品的认定也将做出进一步规定。未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将更多的环保类产品纳入到财政补助体系之中,继续对重大节能环保产品示范项目进行资金支持。2011年该部门预算内资金为900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环境监控范围扩大,市场对环境监测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强,这将直接利好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制造的上市公司,如先河环保等。
清洁能源:《方案》提出,要继续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同时,要改革发电调度方式,电网企业要优先调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以及余热余压、煤层气、填埋气、煤矸石和垃圾等上网,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上网。
市场调研资料显示,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办法》有望在年内出台。该办法将向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提出对等要求,即二者所发电量与所接纳电量中,可再生能源必须占到一定比例,这将为清洁能源优先调度提供更加明晰的政策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优先调度的政策进一步获得明确,从事风电、光伏、余热发电装备制造的上市公司,无疑将享受政策红利。
节能市场业绩:“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节能减排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节能降耗取得很大成效。据了解,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中央财政设立了2000多亿元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加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投入,节能工作做得非常扎实。这期间,能源基础数据建立,能源平衡表开始编制,节能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另外,节能技术的进步也前所未有。现在我们的很多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仅以年均6.6%的能耗增长支持了11.2%的经济增长,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平均仅为0.58。据康艳兵分析:如果以2005年单位GDP能耗计算,2010年我们的能源消耗量应该达到约40亿吨标准煤,而实际上只用了32.5亿吨标准煤,节约了近7亿吨标准煤。如换算成原煤,相当于2010年节省了10亿吨原煤。
通过节能减排约束性考核,各地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节能技术改进,大幅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分别为12000万吨、7200万吨、10700万吨、37000万吨和1130万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节能工作发展现状:市场调研资料显示:“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发展势头较弱,目标完成情况不理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仅下降2.01%,与3.2%的目标相差很远。具体体现在:
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与此同时,我国GDP增长9.2%,能源弹性系数从“十一五”期间的0.58提高至0.76,其中电力、煤炭弹性系数均超过1,能源弹性系数创2006年以来的新高,能源消费增长指数上升,而GDP增长指数下降,“一升一降”尤其值得关注。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2011年上半年各省份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统计显示,内蒙古、江西、河南、海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8个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预警等级为一级,这意味着这些地区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此外,河北、江苏等8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二级,节能形势也不容乐观。
中西部能地区: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该省到2011年10月份能耗水平才扭转了不降反升的局面,11月份单位GDP能耗才下降了0.4%。其中平凉市2011年上半年就净增能源消费量138.66万吨标准煤,占全省增量的38.27%,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7.36个百分点。整体中西部节能目标完成尤为困难。
专家表示:2011年,西部地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工业能源消费增长明显高于东部,个别省区如新疆、青海、宁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在两位数左右,宁夏甚至达到14.72%。
东部地区:由于能耗水平本身较低,下降的空间也在减少。如:2010年江苏省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9%,‘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的任务是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8%,完成目标的难度非常大。‘十二五’节能工作出现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完成同样的节能量需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江苏省工业化、现代化从总体上未完成,特别是苏北欠发达地区的节能压力很大,完成得不理想。
7、节能工作面临压力
进入“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形势面临巨大的挑战。2011年未完成节能目标,今后每年要增加约0.3%的任务。预计节能未完成量将累积到今后4年。
湖南省节能监察中心主任表示:“十二五”期间湖南省GDP如保持10%以上增速,能耗的增速将达到7%以上。据此推测,到2015年,湖南省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1.7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010年全国实际能耗的1/20,节能面临压力较大。
江苏省发改委循环经济处副处长表示:经过“十一五”的努力,江苏省大部分落后产能已经淘汰。2012年江苏省计划关停8个小火电,总共才30万千瓦,之后就再也没有关停小火电的空间了。由于可以看出国内节能任务不断加重,而且各地节能降耗的空间越来越小。
专家表示:宏观环境不好时,企业技术改造的动力不足,很多企业本身资金紧张,不舍得在节能技术上投入。现在水泥、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普遍陷入不景气的状态。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也日益加大。从能源需求增量来看,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2.3亿吨标准煤,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增量最多的一年。由能源消费增长的趋势可以判断,我国过度依靠能源资源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明显改变,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甚至有所回升。
总之,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较大压力。未来几年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比重、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比重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我国工业化任务还未完成,“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任务仍很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等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导致高耗能行业发展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产业结构偏重趋势还在延续。工业发展的资源能源强度仍处于高位,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将更趋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