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智能点胶设备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离子色谱仪(IC)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2024-2030年汽车制冷设施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
《2024-2030年换热器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2024-2030年压缩机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2030年冰激凌机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1)智能点胶设备行业基本概述:智能点胶设备是运用点胶技术,通过机械结构设计、运动算法、影像视觉等技术,实现对胶粘剂高精度、高效稳定控制性输出的设备。由于点胶技术加工可实现产品密封、绝缘、耐腐蚀、经济环保等效果,且适用于多种类胶粘剂,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点胶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智能点胶设备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从智能点胶设备产业链来看,该产业链上游是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系统集成;产业链中游是流体控制设备生产制造,主要包括点胶机、涂覆机等;产业链下游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领域。
智能点胶设备产业链分析
(2)智能点胶设备发展现状:
①国产智能点胶设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早期,国内智能点胶设备行业被美国诺信、日本武藏、维世科为代表的国外大型厂商占据垄断地位,点胶设备的关键制造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型厂商手中。虽然国内点胶设备的参与厂商众多,但大多厂商从事附加值较低的设备安装集成服务,点胶设备核心部件仍然需要向国外厂商高价购买。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具备独立自主研发能力的点胶设备厂商,其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完善产业链,形成品牌优势和成本优势,逐步打破了国外厂商在国内高端点胶市场的垄断格局。
从下游行业应用来看,我国已经实现中低端产品替代,而在高端智能制造环节,国内点胶设备厂商参与程度、产品认可度较低,点胶设备市场仍以美国诺信、日本武藏等国外知名厂商以及国产高端点胶设备供应商为主,如安达智能、凯格精机、轴心自控等,其余点胶设备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有限,未来仍存在较大的替代空间。
②下游新兴领域持续推动点胶设备需求扩张:智能点胶设备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细分领域,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飞速发展,带动国产智能装备不断向高附加值产业链纵深,终端制造产品将在新兴需求的带动下不断更新迭代,向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趋势发展,产品更新迭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下游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将有效支撑智能点胶设备行业的发展。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及相关资料整理,预测至2028年全球点胶机行业市场规模为106.8亿美元,点胶机的市场空间较为广阔。根据中金企信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精密流体控制设备市场规模预测将达到490.6亿元。
在智能点胶设备下游细分市场中,起步较早且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逐渐趋于稳定发展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智能点胶设备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体量和增速持续增长。根据中金企信数据显示,中国精密流体控制设备在储能与动电领域及光伏领域的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上涨为83.90亿元。
(3)智能点胶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①点胶阀功能多样化:点胶阀作为智能点胶设备的核心部件,为满足下游不同生产工艺场景及各类胶粘剂的适用需求,阀体种类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扩展而呈现定制化、多规格的发展趋势,点胶阀的制造精度、结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例如在一些特定产品的组装工艺中,接触式针头无法深入或量极其微小的情形下,非接触式喷射阀以其单点直径小、无Z轴运动、高速高效成为了热门的应用;此外,双组份AB胶的运用要求接触式点胶同时需要热熔胶进行非接触式点胶,形成双液螺杆阀与热熔喷射阀的组合运用。
②点胶设备智能化:一方面,点胶轨迹位置的自动化判定功能越来越智能化,可通过视觉算法引导点胶位置或者通过视觉算法根据产品的尺寸自动生成点胶路径;另一方面,工件位置移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点胶平台可通过传送带、流水线、工业机器人、非标上料装置等设备对接,完成自动上下料动作。同时,智能点胶设备集成检测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在点胶作业的同时可以快速检测点胶质量,包括胶重、胶厚和形状检测,快速统计点胶数量,并通过通讯系统直接远程上传公司管理系统,便于生产线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③智能点胶设备运动控制多轴化:随着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所涉及的点胶工件差异化和复杂程度较高,点胶路径不断复杂、多维化,且需多种类型的胶水同步应用,对点胶设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点胶轨迹由早期二维曲线开始逐步向三维立体方向转变,需通过多轴联动控制技术实现高效率点胶。
④智能点胶设备模块化:随着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工艺集成度的提高、材料成本的提升、设计成本的增加、作业空间的限制,迫切要求点胶工艺与自动化生产线融合,通过提炼不同点胶方式下结构的共性特征,搭建一个模块化点胶单元,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中部分点胶结构的模块化互换,进而提高下游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程度。在点胶工艺需求量日趋提高的形势下,智能点胶设备模块化能够大大降低非标设计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同时能够提升应对不同点胶场景的响应速度,进而提高点胶效率。
(4)智能点胶设备下游行业发展趋势:智能点胶设备行业随着胶粘剂和点胶技术的广泛使用而快速成长。根据中金企信统计,2020年度,全球胶粘剂市场规模为437.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胶粘剂市场规模达6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75%,且亚太地区为全球胶粘剂的主要市场。随着胶粘剂应用市场不断向中高端及新兴产业渗透,推动智能点胶设备的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扩张,该等下游领域发展情况如下:
1)消费电子领域:消费电子主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及其他数码产品,可提高消费者的生活便捷度、舒适度并满足娱乐性要求。从细分产品来看,近年消费电子如手机、平板电脑虽然景气度下滑,但依旧保持较高基数,未来更新迭代具有较大空间,可穿戴设备发展势头较为迅猛。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演进,消费电子产品的硬件、软件、服务等核心技术体系加速重构,向多技术融合互动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创新周期大幅缩短,未来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其次,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可穿戴设备为主的消费电子出货量集中于知名品牌,苹果公司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其产品及服务能够不断创新,引领行业潮流,创造消费需求,点胶技术的运用将在消费电子领域取得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2)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汽车制造中,高性能胶粘剂可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粘接、电池PACK边框密封、电池粘接固定、内部元器件的密封固定、动力电池内部的灌封。良好的粘接技术可以提高驾乘的舒适性,降低噪音、减震、轻量化、降低能耗、简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胶粘剂和点胶技术的运用在车辆设计、制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不断增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5年的33.1万辆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688.7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4.28%,占全球销量的比重达68.37%。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30%,销量达1,150万辆。
目前,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重将不断提升,根据中金企信预测,至2027年度,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提升至4,156亿美元,未来汽车电子领域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能源部件,其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而发展。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三星SDI、比亚迪等几家企业占据,头部电池企业具备全球供应能力,受全球新能源市场带动和新能源汽车带动,出货量进一步增长。根据保守估计,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2030年有望达到3000GWh。中国市场则仍会维持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将稳定在50%以上,调研显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220GWh,相对2020年增长175%,预计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100GWh。
3)光伏: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能够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同时避免对环境的影响,且光伏发电具有地域限制少、安全可靠、无噪音、低污染、无需消耗燃料等特点,其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特点受到广泛的推广,各国都先后投入至该产业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内外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增加,光伏组件的需求扩大直接拉动了光伏组件产量的增加。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组件产能和产量分别达465.2GW、220.8GW,同比分别增长45.4%、34.9%,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组件产业布局来看,2021年中国大陆产能达到359.1GW,约占全球总产能的77.2%,同比增长47.0%;产量达到181.8GW,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2.3%,同比增长45.9%。《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报告提出规模化加速部署光伏产业,预计至2035年我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3000GW,进一步推动光伏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