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园林绿化产业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专项研究预测
园林绿化行业是对人类居住环境进行建设和优化的行业,它融合了设计、规划、建设和管理艺术,通过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创造对人有益,使人身心愉快的美好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城镇建设也逐渐从仅仅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营造“现代”的建筑外形向关心、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方向转变。近年来在创建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和乡村振兴等理念的不断推广和实践下,园林绿化企业已经成为现代城镇人居环境的优化者和城市自然休闲空间的缔造者。园林绿化在现代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应有地位得到政府部门和国内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各方对园林绿化改变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空间、美化市容、创造城市减灾避灾条件、促进乡村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缩小城乡差别,以及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认可。
1、行业特征:
(1)行业集中度低: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且行业内企业众多,导致行业集中度较低,单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但是,随着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行业内企业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施工能力以及资金实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行业将不断向拥有项目经验丰富、诚信档案良好、资金实力及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倾斜,通过不断的兼并淘汰,使行业逐渐向上述企业集中,因此园林绿化行业未来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2)资金密集型特征:园林绿化企业的项目周期长,需要企业预先投入资金进行建设,然后委托方按照合同节点付款,并且项目建设完工后部分尾款还需后续养护完成后方能收回,从而将占用企业大量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是否充足,能否及时到位,对项目和企业的正常经营至关重要。尤其是大中型项目,其建设周期更长,对营运资金的需求规模也更大。园林绿化企业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融资能力,拓展融资渠道,才能确保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本行业具有明显的资金密集型企业特征。
(3)区域性特征:由于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园林绿化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貌及气候特征,选择种植不同的植物品种,来满足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需要。另外,不同地区的园林景观建设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古典园林和仿古建筑项目,其园林造景和仿古建筑风格均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例如江南地区园林、岭南地区园林、北方地区园林等均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因此,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企业需要能够根据各地不同的风格偏好设计建造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园林景观。综上,园林绿化行业具有区域性特征。
(4)季节性特征:苗木花卉等植物的栽培种植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方面,植物受季节影响较大,在园林绿化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季节性特征,在不同季节及气候环境下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和采取适宜的种植方案。此外,冬季北方气候寒冷,低温冰冻会严重影响植物种植和建设施工的正常进行;夏季南方气候炎热,日照强烈,持续的高温暴晒不利于新栽种植物的存活,因此园林绿化项目建设进度受季节影响较大。综上,园林绿化行业具有季节性特征。
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园林绿化行业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的进一步实施,使得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进入了标准化、法制化的轨道;行业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期。2001至2011年间,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对园林绿化巨大的市场需求,大量的园林绿化企业诞生,整个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执政理念,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和“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十三五规划”,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持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国家政策的发布和实施,极大的拉动了国内园林绿化行业市场需求,刺激了国内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使园林绿化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1)城市景观建设:
①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城市景观建设的需求增长:新型城镇化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并纳入国家规划是在2003年的“中共十六大”上,会议将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作为其初步内涵,而此时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7.7%,约为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园林绿化行业现状分析及赢利性研究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截至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已提升至60.60%,较2003年已经有显著的提升,但是较同时期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0-2019年中国城市化率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园林绿化建设与城镇化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及水平有较强的联系。一方面,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带动了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持续扩大。在城市建成区面积中,生态环境居住区域对于绿化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促进了城市景观绿化的需求不断上升。
2010-2018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另一方面,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存在面积较大的旧城区域。随着全社会环保理念和对生活环境质量重要性的认知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景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景观的科学性和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对城市景观的更新改造需求不断提升。因此在我国加速进入城市化阶段的过程中,旧城改造也为城市景观建设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所带来新城建设以及旧城改造,为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提供持续的需求空间。
②城市园林环境的发展和升级改造促进园林绿化行业需求提升:我国城市景观环境建设起步较晚,其提升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一方面使人们对生活环境的美观、健康、舒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向美观和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资金及技术保障。目前随着环境意识和观念的提升,在城市建设中愈加注重城市景观建设,政府也在积极打造生态型城市,经济、环境并重,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落地。从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规律来看,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阶段。而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支撑就是生态基础设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景观及市政公园、绿地建设的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和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已由2010年的213.43万公顷,上升至2018年的304.71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5%;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44.13万公顷上升至2018年的72.37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8%,增长速度与城市绿地增长速度保持同步,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2010-2018年中国城市绿地面积及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变化分析
单位:万公顷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城市绿地面积 | 213.4 | 224.5 | 236.8 | 242.8 | 252.8 | 267.0 | 278.6 | 291.1 | 304.7 |
城市公园绿地面积 | 44.13 | 48.26 | 51.78 | 54.74 | 57.68 | 61.41 | 65.36 | 68.84 | 72.37 |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同时,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依然一直保持稳步提升趋势,表明我国城市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景观园林绿化行业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化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提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60.00平方米为最佳居住城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均公园绿地40.00-60.00平方米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健康城市。截至2018年,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11平方米,仅达到健康城市标准下限的35.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少。随着环境意识不断提升,公众对于生态环境的优美、舒适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政府对于环境保护愈加重视,在未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不断提升,因此我国城市景观绿化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系在城市景观建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各个维度,具有高起点、较强战略性的生态环境建设举措。目前在我国东部一二线城市及地区,绝大多数城市纷纷展开了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并提出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而其他区域的三四线城市和区域中,城市更新刚起步,但是在观念及意识上也非常重视生态城市发展建设的理念。其他地区的三四线城市和区域在发展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充分汲取了过往的建设经验,不会再采取低水平的生态化建设、修修补补式的“拉链式”建设模式,往往采用高起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生态环境建设举措。在“城市双修”、“海绵城市”等政策的推动下,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存在较强的需求。
①“城市双修”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领域需求不断增长,带动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在“城市双修”指导方针中,提倡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包括加快山体修复、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完善绿地系统等。完善绿地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努力修复被割断的绿地系统,加强城市绿地与外围山水林田湖的连接。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均衡布局公园绿地,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拓展绿色空间,让绿网成荫。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海绵绿地,推广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存量绿地品质和功能。推行生态绿化方式,提高乡土植物应用比例。可以看出,“城市双修”力争建设的环境系整体、协调、有计划,而不是独立、混乱无序的,是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而不单单是孤立的景观建设。
住建部于2015年6月10日下发文件,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的首个试点城市。在住建部的积极推动下,“城市双修”从三亚发起,星星之火开始在全国燎原起来,正式进入公众视野。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目前全国已经有“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合计58个。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城市双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双修”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领域需求不断增长,带动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
②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愈加重视,不断强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通过积极的人为干涉,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对已经退化、破损或毁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再生和修复的过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应用领域广阔,公路、铁路边坡、水利系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领域,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尽快恢复原有生态体系,或者创造新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生态环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成为发展道路上的重大瓶颈,环境恶化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需求不断提升,从而将带动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A、水环境生态治理: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根据《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1,935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比例为71%,Ⅳ类、Ⅴ类和劣Ⅴ合计占比29%,其中劣Ⅴ类比例为6.7%。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监测的1,613个水质断面中,I类占5.0%,II类占43.0%,III类占26.3%,IV类占14.4%,V类占4.5%,劣V类占6.9%,Ⅳ类、Ⅴ类和劣Ⅴ合计占比25.8%。全国10,168个国家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I类水质监测点占1.9%,II类占9.0%,III类占2.9%,IV类占70.7%,V类占15.5%,IV类和V类合计占比86.2%。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其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全国7大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5%以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在2017(第十五届)水业战略论坛表示,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基于重点领域工程任务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投资单价和工程任务量初步估算,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约为4.6万亿元。
B、水土流失防治: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尚有294.91万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0.7%,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规划制定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万km2,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8亿吨;到2030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万km2,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5亿吨。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加大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重点治理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根据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至2018年,我国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完成投资从85.9亿元增长至741.4亿元,年均增长30.92%。
③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引领,强化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提升,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提供新契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河道系统整治,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时间为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00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00亿元。国家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给予了较大的补助和政策的支持,园林绿化行业将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等的浪潮中获得新一轮发展机遇。
(3)文化建筑: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人的生活志趣与审美倾向,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周边区域,对于整个现代园林的发展有着间接却深远的影响。在世界一体化的同时,每个地区的人文特征日渐模糊,胡乱抄袭景观,千城一面,忽略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失去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并运用到文化建筑的建设中去,在未来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