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特种工程塑料市场全景调研预测及细分应用领域市场份额占比研究
特种工程塑料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长期使用温度在200℃以上,其性能更加优越、独特,因用途较窄,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这些材料主要应用在电子电器、汽车工业、军工产品和航空航天等行业领域。
特种工程塑料在我国的研发工作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几乎和国外同步。我国科技部制定的《“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报告中明确指出特种工程塑料是重点发展的先进结构材料技术之一,其中高性能聚醚酮、聚酰亚胺、耐辐照型聚酰亚胺纤维等被列为重点发展材料。
产业运行现状: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特种工程塑料总体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表现为传统应用如连接器和LED照明等领域需求下降明显,但出现5G通信等新的市场机会。
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聚苯硫醚行业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汽车、电子电气、LED照明、声学、家电、厨卫等民用领域对特种工程塑料的需求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2019年整体增长速度也明显趋缓,与全球基本一致。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液晶聚合物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国内产业发展水平来看,虽然如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半芳香聚酰胺(PA10T、PA6T)、聚芳(醚)砜(PPSU、PES)等特种工程塑料已经产业化,但仍然存在装置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以及产品高端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在通信领域,随着无线网络从4G走向5G,频率不断提升,对各种电子零部件性能及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材料需要具有更优的介电性能,特别是低介电损耗。与传统基材聚酰亚胺(PI)相比,LCP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与PI基本相当,但其吸湿性更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着频率的变化波动非常小,高频信号传输稳定性优越;与PPS相比,LCP具有更低的介电损耗、更高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等优势。因此,LCP脱颖而出,在5G通信领域的柔性天线、基站天线振子和高速连接器等应用上得到快速推进,有望发展成为万吨级规模的市场。
市场消费量:特种工程塑料性能优异但是价格昂贵,最初开始主要在国防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应用。随着技术的提升,特种工程塑料的成本有所降低,应用领域开始走向医疗器械、电子通讯、汽车等民用市场。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半芳香聚酰胺市场专项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特种工程塑料消费量迅速提升,2018-2019年我国特种工程塑料消费量从10万吨增长到10.5万吨,过去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9.6%。其中汽车零部件应用量约2.8万吨,电子电气应用量约3.2万吨,LED照明应用量约0.8万吨,家电应用量约0.6万吨,厨卫部件应用量约1万吨,声学部件应用量约0.6万吨,在其他应用领域合计超过1.5万吨。
2019年中国特种工程塑料不同领域应用比重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产业前景:对特种工程塑料产业链而言,树脂聚合技术是产业的核心,因其难度高在较长时间内只被各国际化大公司掌握,而且聚合的树脂大都自用,基本不对外销售。在国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产业化了几个特种工程塑料品种,如PPS、LCP、PA10T和PA6T等,但总体上仍然存在装置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以及产品高端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近一两年,国内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到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特别是半芳香聚酰胺(主要是PA6T),但尚未形成较大的市场竞争格局。
特种工程塑料包含较多品种,大多数国际化公司只致力于发展其中的一个品种或两个品种,而多个品种生产企业数量较少。由于中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起步交完,产品质量不高,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市场占比还不高。同时,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众多国内公司采用国产化材料的发展战略已经凸显,对如同特种工程塑料此类高端材料更是如此,势必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