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服务行业

服务行业

2023年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发展机遇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规模前景预测

2023年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发展机遇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规模前景预测

 

1、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情况:

(1)行业发展历程: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是与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密切相关的。

2018年以前,测绘、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均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2018年中央机构改革,测绘地理信息、城市规划设计、国土资源等行业的相应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了整合,组建了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一方面,将原来发改委主管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资源部主管的土地利用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另一方面,自然资源部专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负责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等工作。

自然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复杂化催生专业技术服务需求,服务型政府建设使得政府职能和社会服务不断分化发展,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向专业机构购买技术服务,产生了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随着对自然资源管理的智慧化和数字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自然资源信息技术服务需求也快速增长,并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历程具体如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不同,导致了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分别由不同的行政机构管理。基于不同利益的考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此阶段,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中所对应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国土资源行业、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相应的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体制机制也都属于分头发展的状态。

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之后,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职责,由此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进入到融合发展阶段。

①分头发展阶段(2018年之前):

A.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集成、应用的活动。地理信息是反映地理系统及其因素的特征、动态、周期及分布状况的各种信息,可以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在2018年以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主要由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监督管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实施需要,充分发挥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

1956年,国家测绘总局设立,测绘工作开始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这一时期,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于政府,市场的力量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远未被认可,并且该阶段是以基础测绘服务为主,地理信息发展相对滞后。1997年,基础测绘正式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确立了基础测绘重要的业务地位。

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新技术飞速发展并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获得深度应用,测绘基准体系、标准体系逐渐成熟,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传输服务网络等服务体系基本完成构建,贯穿于地理信息数据快速采集、加工、更新、处理与分发服务的全过程的信息化测绘体系逐渐形成。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金土工程”、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项目、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以及农业、林业、环保及灾难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推动下,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应用日趋深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地理空间信息支撑。在该阶段,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初具规模,并进入快速发展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众多民营企业进入本行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从2014年开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进入到多元化服务时期,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等业务快速发展,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应用、新服务不断产生,互联网搜索和电子商务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纷纷涉足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形成了遥感应用、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等新的产业增长点。参与主体的多样化结合商业模式的创新,促使地理信息产业逐步走向应用多元化、深度化的时代,为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技术的发展上,测绘数据获取方式已由人工采集升级为通过无人机、移动测量车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进行自动采集,以及通过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互联网设备进行非专业众源地理信息数据的自动采集。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理信息市场化服务的地位作为一专门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旅游等传统服务领域广泛开展,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市场发展趋势及投资潜力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B.国土资源行业:国土资源行业主要面向土地利用及其管理、监督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规划、用地审批、土地整治、土地评估、不动产登记、矿产资源管理等相关服务。

新中国成立伊始,土地利用规划还没出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前身“五年计划”和城市规划先开始了探索,建工部城建局成为较正式意义上的我国最早的国家规划机构,该时期的土地规划主要是围绕城市建设中土地的总体布局开展。随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等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开始从前苏联引进来,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中开始编制一些农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来解决当时土地利用中的迫切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部曾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组织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但自上而下、有组织地全面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经济建设得到高速发展。无论是城市扩张,或是农村建房,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将城乡建设部门的城市土地规划职能和农业部门的农村土地规划职能进行整合统一管理。1986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土地登记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等,并在全国范围逐步组织开展了全国、省、地(市)、县、乡(镇)5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年)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行业内把这轮规划称为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轮规划编制工作主要由高校以及国家土地管理局下属的规划院等事业单位负责,尚未推向市场化。

1998年国土资源部组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全国土地、城乡地政实行统一管理的目标。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面修订,确立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统领,以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基本制度。同时,各地组织开展了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这可以看作是第二轮规划。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不断加大,对于土地需求十分强烈。

与此同时耕地锐减,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权益公平失衡等问题也日益尖锐,对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标志着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启动。在该轮规划中,随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要求的规范化、专业化以及GIS、数据库等新技术的引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规划管理人员编制有限、规划行政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已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需要借助社会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来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因此,直接提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服务的民营规划机构应运而生,一些原先以土地评估咨询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也开始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咨询服务进行转型。

自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来,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理念,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积极开展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土地整治作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的重要抓手,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工作,其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从以保护耕地为主要目标的单一要素的土地整理演变为以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多要素的全域综合整治。伴随着土地整治目标与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更多的市场资本和民营企业进入到全域综合整治服务领域。

C.城乡规划设计行业:城乡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统称,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引入“原苏联模式”拉开了城市规划的序幕,这一时期城市规划被看作国民经济计划的延续,是实施国民经济计划的手段。城市规划在思想方法上强调对由国民经济计划所确定的具体建设任务进行空间设计和安排。在计划经济时代,规划设计院是我国建设规划部门的传统下属机构,但规划院主要承担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工作,不负责各项规划方针政策、法规规章的制定,也不直接参与规划的行政管理和实施过程。尽管许多规划院都被确定为事业单位,与行政部门有密切的业务联系,甚至人员都可以相互交流,但在单位人事和财务管理上,其始终保持着较大的独立性。这成为规划设计行业以后逐步走向企业化、市场化的前提条件。

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步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1984年由国务院正式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城市规划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城市规划开始向法制化方向迈进,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被提高至新的高度。1988年在中央“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撤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立“建设部”。一年后的1989年建设部推出《城市规划法》,用于明确城市规划的地位,提升城市规划的权力。在规划领域,重城不重乡的传统长期以来一贯存在,直到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在打破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进入城乡统筹规划时代,城镇化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化方面,以1987年国家计委颁布《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试行)为标志,规划编制工作进入收费咨询阶段,各地规划院纷纷恢复或新设,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规划局与规划院过去平行的工作关系,转变为甲、乙方的合同委托关系。后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规划设计也从原先的完全指定当地下属单位完成,渐渐转为向市场公开招标,并且按照最新法规进行招投标公示、接受民营规划设计企业参与。随着拥有地理学、经济学、交通学、生态学、管理学等更多学科背景的技术人员的加入,城乡规划对城乡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自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以来,中央先后在城镇化工作会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各规划之间开始进入到统筹发展阶段。2014年,国家发改委、原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多规合一”,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由于需要对多类规划在规划目标、规划区范围、规划期限、基础数据和标准的相互“融合”,对于规划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需要行业内企业具备更高的综合性、全局性和统筹性,因此资质齐全、综合类的规划设计企业迎来长足发展的契机。

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复杂计量模型、多智能体模型、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在城乡规划编制中的应用,城乡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和评估等工作日趋信息化、系统化。以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多规合一”改革持续深化,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协调规划矛盾、共享规划数据及成果、辅助规划决策、提高审批效率,为在同一空间基准上统筹经规、土规、城规,以及环保、林业、水利和海洋等各部门的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对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信息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融合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各类自然资源分别由不同的行政机构管理,对自然资源调查、规划、利用、保护的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体制机制也呈分头发展状态,出现了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的理念和要求。2015年,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制度。2018年,国家组建自然资源部,赋予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标志着自然资源管理从“九龙治水”的分散管理走向全域全要素的一体化管理。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也标志着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进入融合发展阶段。

A.多部门职能融合,开启“两统一”时代: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将国土资源部的主要职责,国家发改委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建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至此,测绘地理信息、城市规划设计、国土资源等行业的相应职能管理部门完成了机构融合,由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即“两统一”)。

 

B.市场主体融合,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向链条化综合服务演变:我国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在国家层面“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的推动下,规划编制的理念、方法、规划编制体系都有着深刻而且广泛的变革,对规划设计企业的行业资质、技术水平及经验积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业态较为单一、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人员储备较为薄弱的行业企业将被逐渐淘汰,而业务资质齐全、实践经验丰富及具备规模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将有望取得更大的发展。

要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统一调查是前提,“多规合一”是基础,用途管制是规则,审批监管是手段,法律法规是保障,五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就势必要求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主体要具备全链条的服务能力。测绘地理信息、城乡规划设计、国土资源等相关产业在技术体系、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组织体系、市场化服务需求等方面逐步走向融合。在此阶段,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相关企业从原来的测绘、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及咨询、自然资源利用与评价、信息系统开发等单一领域逐步向综合方向发展,跨界申请资质和承担综合业务的现象不断增多,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越来越多优质的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极大地激发了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活力。

C.技术创新融合发展,推动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开始深入改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响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于2019年出台了《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维仿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为支撑,面向自然资源部调查评价、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的信息化体系,全面增强自然资源三维动态监测与态势感知能力、综合监管与科学决策能力、政务“一网通办”与开放共享能力,提升地上、地下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具体如下:“一张网”:搭建纵横互联且具有安全防护能力的自然资源“一张网”,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集约共享、节约利用;

“一张图”:通过升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建立国土空间综合观测网络,实现国土空间系统全要素立体感知,持续获取国土空间科学大数据,全面摸清自然资源本底和利用现状,实现地上地下、陆海相连、集成融合、可持续更新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大数据体系;

“一个平台”:以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为支撑,建设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与自然资源业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建成部门联动、开放共享、安全高效的分布式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三大应用体系”: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三大应用体系。

 

(2)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2018年,中央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将国土资源部的土地利用规划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等进行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2019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2025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到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绿色智慧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目标:到2023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国家公园、水利和能源动态监测网络和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自然资源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公园建设、水资源保护和能源利用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有力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并明确加强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的实时感知、智慧规划和智能监管等具体要求。

由上可知,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逻辑、价值理念和治理方式在自然资源部组建之后发生重大战略性转变。由原来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分部门调查走向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由原来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分部门规划走向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由原来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分部门治理走向全域综合整治,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综合化、复杂化、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此外,随着北斗高精度测量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三维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在全域全要素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建模、监测和服务能力。

随着数字中国和生态文明战略的深化,围绕自然资源调查、规划、利用、修复等环节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及处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咨询服务、土地整治及生态修复技术服务等的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在政府层面上,国家陆续出台了有关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碳达峰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我国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中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子项支出金额已从2010年的1,330.3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283.16亿元,总体上保持增长趋势。目前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融合发展效应显著,基于经济、社会、双碳、技术、治理等视角的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需求不断释放,如何构建保护有力的底线底盘、重塑效率凸显的空间格局、打造公平彰显的空间关系、制定治理有效的支撑体系的路径,建立以安全国土、效率国土、公平国土、善治国土为核心的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这是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明确的发展需求。

(3)主要产品及服务类型:面向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的全链条服务,主要包括调查、规划、利用、整治修复、信息化等。具体包括:在调查环节,依托于现代测绘和“3S”等技术对全要素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主要工作成果为各种测绘图件、报告、数据库以及二三维影像数据模型等;在规划环节,主要依托大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做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主要工作成果为规划文本、图件和数据库;在利用环节,主要为自然资源需求方提供咨询和报批服务,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关于土地利用的专题研究服务;在整治修复环节,主要为土地整治及生态修复项目提供可行性研究、工程规划、工程项目设计、竣工验收复核等专业技术服务,主要工作成果为规划设计图、工程设计图、工程量复核报告等;信息化方面,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推进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市场参与者纷纷推出针对上述需求的软件开发服务。

(4)市场竞争格局及主要参与者: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参与者众多。首先,竞争格局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一方面,由于行业历史发展的原因,大部分的规划设计机构均脱胎于各地政府规划主管部门下属的国有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因此,它们与主管部门联系密切,对服务需求的响应速度更快,承接本地业务的可能性更高;另一方面,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地域特色、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很大,本地设计单位相较外地机构更熟悉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承接业务时具备一定的优势;其次,民营企业利用其经营理念市场化、服务意识强的优势等迅速向全国扩张,逐步在打破这种地域差异。

具体而言,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

由于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多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或已经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往往历史悠久,且与相应政府管理机关关系紧密,技术实力雄厚、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因此,在当地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主要参与者包括正元地信(科创板上市公司,前身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山东地理信息工程总公司)、深城交(创业板上市公司,前身为事业单位深圳市深港城市与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北京市城建勘察测绘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事业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各地属于事业单位或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规划设计院。

民营企业包括一些由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凭借其管理制度灵活、服务意识较强等特点在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化程度提高之后迅速发展,相关企业数量快速增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既懂规划又懂信息化的市场参与者更符合市场需求,一些跨领域的软件和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行业,为整个行业吸引来了更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力要素。部分民营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资金优势不断对外拓展业务,通过设立分、子公司等模式在全国布局,已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品牌。

主要参与者包括新城市(创业板上市公司,前身为深圳市龙岗区建筑设计所)、蕾奥规划(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图软件(创业板上市公司)、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为事业单位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5)技术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受限于技术的发展,主要服务手段是依靠规划师的个人经验和集中人工调查取得的地理信息数据来开展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空间规划和整治修复等服务,难以满足全域全要素全周期自然资源精准、实时、高效、系统性的管理需求。随着新型测绘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并与地理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催生出更多的技术及服务类型:新型测绘技术可对自然资源全要素进行精准定位和立体感知,高效持续获取自然资源大数据,建立国土空间“一张底图”;大数据技术可通过数据挖掘来精准分析选择政策走向最优解来落实空间规划,实现城乡的合理化、精细化、实时性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可利用知识挖掘、决策判断、趋势推演等优势在对自然资源、空间规划等多领域要素的“过去、现在、未来”全时态分析监测与模拟预测。未来,自然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会持续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全力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