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十四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景发展战略规划指导及投资建议可行性研究预测

十四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景发展战略规划指导及投资建议可行性研究预测

 

1、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系统设备行业基本概述:

(1)高级辅助驾驶系统: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主要由车载智能终端(如AI-BOX、AI一体机、智能车载录像机等)、及内嵌的人工智能算法的多种智能传感器、摄像头等硬件终端及具备分析管理作用的大数据云平台共同构成

该系统能够通过智能终端、传感器与摄像头实时采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并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包括驾驶员身份及分神识别(DMS)、盲区行人车辆监测(BSD)、车道偏离识别(LDW)、360环视、乱绳识别、罐体转向识别等一系列ADAS功能,显著降低商用车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司机的驾驶安全度。同时,该系统可通过自主开发平台或对接政府监管平台的方式,呈现在线车辆的运营状况和各类数据,可用于运输部门分析管理或政务部分监管,有效的提升车辆的管理效率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1)智能增强驾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包括智能行驶记录仪、T-BOX等)、智能增强驾驶模块和大数据云平台等。基于硬件设备采集传输的数据,通过内含驾驶行为专家库和不良驾驶模型的嵌入式软件模块(可以通过OTA的方式进行远程升级维护)分析处理,以智能增强驾驶软件平台呈现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包括驾驶行为分析、最优驾驶指导(如油气耗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汽车后市场”服务(如商用车车险、车贷、物流等)、整车厂管理(如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等环节)等功能。

由公安部主管、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并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了行驶记录仪新国家标准(GB/T19056-2021),该标准继承了原行驶记录仪的部分功能,同时丰富了行驶记录的数据内容(如驾驶员面部识别、音视频记录),突出数据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如防护存储器),完善了记录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如蓝牙、WIFI),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如增强定位精度、提高视频图像性能)等,该标准将于2022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国标的行驶记录仪丰富了产品的功能,更强调产品的实用性,预计将提高司机的驾驶安全度。

(3)车载联网终端包括后装的行驶记录仪、T-BOX等(外观形态如下图4),主要有两大应用场景:一是满足交通管理部门强化交通安全监管的要求,安装行驶记录仪以支撑车辆运行监测,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实现商用车行车安全管理的目的;二是满足环境保护部门监管需要,对重卡、中轻卡安装T-BOX以实现尾气在线检测功能,达到控制碳排放与环境保护的目的。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车载联网终端行业市场研究及深度专项调查投资预测报告

(4)人机交互终端:主要指车载智能中控屏(外观形态如下图4),其主要面向商用车中高端车型,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提高司机驾驶体验,提供影音娱乐、车载导航、驾驶信息提醒、胎压监测、360环视等功能。车载智能中控屏是智能座舱的早期产品形态,随着商用车智能网联的发展,智能座舱也将成为商用车重点配置的产品,但由于商用车的生产工具属性,其功能将与乘用车有较大的不同,实用性功能(如盲区监视、车队对讲等)将成为优先配置。

(5)汽车智能控制器主要包括车身控制系统(BCM)、车门控制系统(DCM)、网关(GW)、车身域控制系统(BCU)、集成温控系统(ITS)等控制器产品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人机交互终端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

2、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概况:随着信息化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出行载体。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ICV),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端、后台等智能终端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一方面能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显著改善交通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燃油经济性,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随着5G通信技术的商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迎来新机遇,各类应用场景加速渗透,网联化与智能化的趋势显著;同时,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之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整体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之中,报告期内各项利好政策频出。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要在规划期(2021年至2035年)加快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使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1年3月,交通运输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针对智能交通通用规范、核心技术及关键应用,构建包括智能交通基础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推进先进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促进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和产业健康发展。

2021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起草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

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准入管理指南重点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功能、数据采集和安全、驾驶自动化功能及其设计运行条件等方面做出规定,为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品进入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

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了测试主体、驾驶人、车辆的要求和测试申请流程,也明确了道路测试主管部门及各方职责,以及发生交通违法和事故后的处理方式,这有利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科学化。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重点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实现蜂窝车联网(C-V2X)规模覆盖。加快车联网部署应用,加强基于C-V2X的车联网基础设施部署的顶层设计,“条块结合”推进高速公路车联网升级改造和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开展城市试点,推动多场景应用。

除国家层面政策外,国内多个省/市先后出台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相关政策,针对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配套措施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举措。目前,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主要核心,已建成十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和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另外地方级示范区也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建设。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终于迎来了换道超车的战略发展机遇。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并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随着智能网联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智能网联汽车也将从政策引导转入市场需求正向循环当中。目前,汽车电动化作为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我国已处于世界较为领先的地位,作为下半场的网联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将成为我国重点推动发展的领域。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将自动驾驶分为L0-L5共6个等级,目前,L2级正处在规模化量产化阶段,L3、L4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进入区域性示范阶段。

2021年9月,工信部部长表示L2级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0%,且渗透率在不断提高。根据天风证券报告,2021年度我国前装ADAS标配新车上险量为807.89万辆,渗透率达到30.78%。纵观2021年自动驾驶行业,传统主机厂开始加大与自动驾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加速L2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落地的同时开始布局L4级技术,另一方面,大量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经历了前期的技术研发期,开始通过与主机厂、应用场景方的战略合作,搭建技术、量产、平台三位一体合作战略,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更迭与场景应用落地,产业融合开始提速。矿山与港口作为相对较易落地的L4级自动驾驶应用场景,部分企业已拿下商业订单,开启商业化运营,同时多个矿山与港口自动驾驶项目开始进入测试验收阶段,商业化进程实现突破。而在L2级的辅助驾驶领域,量产商业化应用越来越成熟,也导致越来越多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企业开始选择技术降维,将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降维打造ADAS解决方案应用到量产车型上,可为企业获取真实道路信息与测试数据,推动技术更迭。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与作为消费品的乘用车相比更注重使用效率;同时,大部分商用车相较于乘用车体积庞大,驾驶难度高,对驾驶安全也更为重视。因此,商用车对于能够切实提升使用效率,改善驾驶安全的智能网联技术、产品接受程度较高。

此外,基于成本因素,商用车在高精定位、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的尖端领域的应用普遍要落后于乘用车,但在港口、环卫、物流、矿山等封闭区域或固定路线使用场景,商用车对高精定位、自动驾驶的需求更为迫切,相关产品有望领先于乘用车落地。

商用车按照不同用途总体可分为载人、载货和专用车三大类,但细分种类繁多,包括:重卡、中轻卡、客车、商砼车、危化品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多种类型,智能网联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客车、重卡、危化品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较高,中轻卡、非道路移动机械则相对较低。预计未来商用车L2级辅助驾驶产品将规模化落地。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汽车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

3、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主要技术门槛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在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智能座舱系统以及车联网系统。

ADAS系统利用车载传感器感知、分析车辆周围环境信息与本车运行状态,提醒驾驶员采取某些动作或主动进行部分操控,从而减轻驾驶员操控负担,提高车辆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智能座舱系统通过以域控制器为核心的全液晶仪表、智能中控屏等设备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最终将汽车从普通的交通工具打造成“第三生活空间”。

车联网系统则通过各类车载联网终端以及大数据云平台、V2X技术等,将车辆置身于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协调,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根据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描述,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技术架构可划分为“三横两纵”,“三横”指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与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两纵”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载平台与基础设施。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架构分析

 

长期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最终会实现自动驾驶和万物互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整体行业与行业相关的核心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进入快速发展期。众多技术中,部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先进感知技术正加速向低成本、小型化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加速覆盖,各项应用全方位落地;高精度定位技术随着北斗系统的组网完成得到全面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增益已初见成效。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4、产业发展前景分析:近些年,汽车智能网联、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相关行业内的公司众多,包括传统主机厂、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科技型创业公司等,各类企业均有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迭。将自动驾驶技术划分为感知传输层、决策层和执行层三个类型,感知传输层主要包括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5G、云服务等硬件和软件;决策层主要包括芯片、AI算法、高精度定位地图等核心内容;执行层主要包括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技术。

单车自动驾驶以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传输层为基础,结合以算力与算法为核心的决策层,以及较为成熟的执行层,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目前,我国的感知传输层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众多的创业型公司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决策层和执行层仍与国际企业有较大的差距。从一级市场的投资动态来看,资本亦越来越关注国内企业在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发展。

此外,从一级市场融资情况分析,L2级ADAS量产企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市场普遍认为L2L2+级辅助驾驶技术已具备成熟的大规模市场化条件,而L4级公司还需求克服技术、法律、罕见场景处理能力等障碍,才能真正实现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仍是未来的重要目标,但前进的过程需更加稳健。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