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IT产业>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

2022年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战略规划指导及细分市场投资规模可行性研究预测

2022年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战略规划指导及细分市场投资规模可行性研究预测

 

(1)工业互联网细分产品概述:工业互联网产品主要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矿山、轨道交通、电力及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随着工业互联网逐步应用普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带动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快速发展。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

1、智慧城市:

应用说明:智慧城市主要包括综合管廊、智能交通、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海关、机场、码头监控系统等。总体架构包括五个层面:感知层、通信、网络层、城市数据层、控制层、支持系统层和城市应用层。其中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和网络层,起到数据传输和互联互通的作用。以综合管廊应用场景为例,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的应用为将前端传感器、信号控制器、摄像头等现场设备与后端控制中心连接,构建从现场感知到云端控制的通信网络,满足智慧城市通信网络构建、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多种需求,在综合管廊等地下、存在天然气的特殊环境中还需具备防爆等高规格特性。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智慧城市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发展情况:中国自2012年开始推行大规模智慧城市试点,且不断扩大项目试点范围,并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工程。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支出国家。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经超过600个,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未来,智慧城市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现存及未来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带来较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需求,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面临市场空间较大。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智慧城市行业市场发展动态监测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2版)

2、智慧矿山

应用说明: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在智慧矿山行业的应用以煤炭为代表。我国能源总特征是“富煤、缺油、少气”,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都是我国最主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同时,我国煤矿存在地质构造复杂、开采难度大、易出现矿井灾害等特点,多数矿井同时具有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隐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彻底改变煤炭工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从传统粗放型开采到信息化、智能化少人或无人开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高度共识,也是我国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煤炭工业得到发展的动力。

发展情况:智慧矿山的建设远未达到目标,尚有较大改造空间。智慧矿山的建设大体可分为矿山数字化、信息融合平台化、单系统智慧化、单矿山全面智慧化、矿山集群综合智慧化等五个阶段,目前仍有较大改造空间。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煤矿智能化三阶段目标: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未来随着智慧矿山多系统全面集成、以及智慧矿山集群化集成发展,将为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尤其是大速率、符合工业现场环境要求、具备智能管理、能支持大数据分析的产品带来较大需求。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智慧矿山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3)轨道交通

应用说明:轨道交通包括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铁路主要包括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和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以及低碳、环保等特点,是现代社会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已处于集中投资、快速发展阶段。列车运行速度加快,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和安全保证显得日益重要,这也对轨道通信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铁路应用方面,以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为例,在整个监测系统中,现场级设备有高清摄像机、各类传感器等设备,通过设备联网产品连入网络,再通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传输至控制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并及时发现故障。由于高铁处于高速运动过程中,用于该场景的通信产品需同时符合电力线路环境要求以及列车高速运行要求,保证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性和及时性。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展情况: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2021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6616亿元;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铁2168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2021年,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实现恢复性增长,达到25.3亿人次,同比增长16.8%。2022年,全国铁路预计将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铁路1900公里左右。

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按照“1-8-1-1”的布局结构,即铺画一张智慧城轨发展蓝图;创建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运输组织、智能能源系统、智能列车运行、智能技术装备、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安全和智慧网络管理八大体系;建立一个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制定一套中国智慧城轨技术标准体系,未来智慧城轨对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网络的需求将带来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4)电力及新能源:

应用说明: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其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电力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发电、升压输电、降压变电、低压配电和用电,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在电力生产全过程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实现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全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电力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站在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发展情况:电力方面,从供给侧来看,我国电力行业投资增速在“十三五”大幅放缓。2004-2019年我国电力行业投资同比增速波动下行,尤其是“十三五”阶段,整体电力投资受到明显遏制,2018年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了12%,“十三五”的电力投资低增速为未来电力供需紧张格局埋下伏笔。从需求侧看,预计全社会用电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近年来我国用电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为7.5万亿千瓦时。碳中和背景下,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有望提升。以建筑、钢铁为例,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计,到2030年其新增电能替代电量将分别达到1.5万亿千瓦时、0.53万亿千瓦时。整体来看,供给方面,电力投资在“十三五”阶段明显放缓,且未来主要增量的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稳定;需求方面,用电量持续增长,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能源方面,2020年以来,我国碳减排部署工作加速推进,以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2018数据,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电力与热力部门碳排放占比高达51%,电力部门深度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电源结构仍以煤电为主,2020年煤炭发电占比达61%。预计2020-2030年,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CAGR分别为9%、15%;2020-2050年,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CAGR分别为6%、9%。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30万亿元左右。

未来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将带来大量设备的终端设备的联网需求以及随之带来的数据传输需求,对通信产品的需求将有较大提升。基于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对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目前国际品牌在我国电力行业中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未来,随着电力行业国产化的加速,国产品牌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5)智能制造

应用说明: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通过智能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通过工业制造数据系统等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数据采集、通信互联、分析决策,从而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协同制造。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数字技术的迅速进步,智能制造已经逐渐贯穿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也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始普及广泛,同时也对相应的通信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评估报告

发展情况: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以及国家政策的持续驱动,工业自动化将持续提升,发展前景广阔。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产品主要分为驱动系统、反馈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其他。2019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1865亿元,较2018年增长1.8%;预计到202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085亿元。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智能制造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2020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2147亿美元,到2025年将快速增长至384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38%。随着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大规模部署要求工业互联网通信网络满足业务数据可靠、实时的交互传输需求,未来的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的应用将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2)工业互联网技术现状:

1)工业互联网通信将实现网络进一步融合:未来,工业互联网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将带来海量设备联网需求、大规模工业数据交换需求,“组大网”的趋势将进一步提升对大速率、高规格、支持智能管理、智能运维的工业互联网通信产品的需求。工业互联网业务对于生产全流程、无死角的网络覆盖需求,无线网络将进一步与有线网络融合,工业无线通信产品的大规模部署成为行业趋势,对工业无线通信产品的需求将随之增加。

2)创新发展的新技术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工业互联网通信设备未来总体在通信技术上将呈现大速率、高带宽、智能化的特点,同时在软硬件技术上将朝着更加集成,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更高,对工业环境适应能力更高的方向发展,更加完善。未来新技术的发展将围绕传输、安全、运维不断涌现,持续驱动行业快速增长。

A、传输方面,新兴的TSN技术、5G技术、WiFi6技术等有线和无线技术更好地支持IPv6、TCP等协议,适应未来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的数据传输需求,可以实现网络系统进一步融合。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并行发展以及相互融合将在未来构建云(互联网云端)、管(海量信息传输网络)、端(智能终端)、边(边缘计算)为一体的整网解决方案。

B、安全方面,未来积极防御、威胁情报、态势感知、数据驱动安全、安全可视化等新理念在工业领域不断推广应用,身份认证、环网冗余、多链路传输等新兴技术将保障工业网络安全运行。

C、运维方面,边缘计算将得到进一步应用,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以及从现场设备节点到云端中心控制节点的网络端到端保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在工业互联网中叠加,建设高效的通信运维体系。

3)国产替代进程加速:随着国家近年持续出台对工业互联网通信自主可控发展的支持政策,有助于扶持和培养国内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完善相关配套支撑产业链,壮大产业供给能力,也将进一步加快国内工业互联网通信产业链的迭代升级,进一步加快在关键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掌握技术自主权,进一步保障工业互联网通信行业自主可控,构建相关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亦将进一步形成国产品牌发展效应,带动下游领域逐渐形成在高端领域及对客户的突破具备较强的示范效应,壮大未来产业的发展规模,拓宽未来产业的需求服务链条,提高未来产业的发展层次,进一步筑牢国内自主品牌在产品性能、服务需求、使用维度、运行经验等方面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智能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3)工业互联网发展特点: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领域,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面向实体经济应用的演进升级。通常所说的互联网一般是指消费互联网,与之相比,工业互联网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连接对象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连接人,应用场景相对简单,工业互联网实现人、机、物等工业经济生产要素和上下游业务流程更大范围的连接,连接种类、数量更多,场景复杂。

二是技术要求不同。消费互联网网络技术特点突出体现为“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对网络时延、可靠性等要求相对不是特别严格。但工业互联网既要支撑对网络服务质量要求很高的工业生产制造,也要支撑高覆盖高灵活要求的网络化服务与管理,因此在网络性能上要求时延更低、可靠性更强,同时由于直接涉及工业生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性要求更高。

三是发展模式不同。消费互联网应用门槛较低,发展模式可复制性强,完全由谷歌、脸书、亚马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主导驱动发展。工业互联网涉及应用行业标准杂、专业化要求高,难以找到普适性的发展模式,通用电气、西门子、航天科工等制造企业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互联网产业多属于轻资产,投资回收期短,对社会资本吸引大。而工业互联网相对重资产,资产专用性强,投资回报周期长,且还存在认知壁垒的门槛。

伴随工业互联网业务场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向融合化、无线化、智能化、归一化方向演进发展。

1)向融合化发展。一是通过算网协同构建端边云网融合新架构。二是通过确定性网络技术实现跨域端到端可靠传输。三是通过泛在IP技术推进工厂内“两层三级”网络融合。

2)向无线化发展。一是高带宽、广覆盖的无线技术成为建设全连接工厂的必要选择。二是高可靠、高确定能力成为无线技术向工业生产核心环节延伸的关键。

3)向智能化发展。一是边缘智能技术深入工业现场。二是云化技术消除工业装备硬件能力制约。

4)向归一化发展。一是多种工业以太网技术向TSN演进。二是多厂家私有工业数据协议向标准化演进。

随着工业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未来,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将融入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明朗。自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重要性不断加深认识,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将会爆发性增长,未来的工业互联网产品以及运营、解决配套方案也将有更大的市场,随之而来的专业工业互联网运营企业也将迅速崛起,形成新的产业。

(4)市场竞争格局: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2021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了“网络体系强基行动”作为行动的首要任务,包括加快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推进企业内网升级、开展企业外网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和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地图五大行动内容,旨在到2023年,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感知控制、网络通信、信息处理和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强化工业互联网的功能;在制造业竞争激烈、人力成本上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成本下降、效率提升的诉求愈发急迫,将促使各应用产业工业互联网化的开展;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将助推工业互联网市场的积极发展,这些因素共同驱动了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成长空间广阔。未来市场有巨大的存量空间,伴随公司产品技术积累加深,已经进入到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及大型客户供应链体系中,在高端应用的适用性方面逐渐展现出相对于欧美及台系品牌的优势,客户满意度逐步提高。自国产品牌逐渐被市场认可、推广,未来国产品牌有望进一步占领高端领域市场。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智慧矿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6)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1、政策推进试点与体系建设加速。《“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依据《规划》,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政策体系将不断完善。在应用创新方面,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加速工业互联网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在平台试点方面,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型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平台以及面向特定技术和场景的专业型平台;在体系化建设方面,把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作为重点。

2、工业智能从产线走向产业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环节、产品中的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开始从企业内部的单点式应用走向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数据价值发现。与传统智能化中台更加关注生产系统的控制相比,未来工业智能将围绕更大尺度范围内的产业链数据,为企业提供供应链优化、物流调度优化、市场销售预测等方面的决策辅助支撑。同时实现纵向集成与横向集成的工业智能将增强工业生产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联系,加快形成知识沉淀,更好地发挥智能化的支撑作用。

3、云原生与多云带来更多选择。与虚拟化云相比,基于容器和Kubernetes的云原生解决方案具有简化部署、多环境支持、快速启动、服务编排、易于迁移等优势。公有云平台通过集成数据库、消息、缓存、存储等技术服务能力,并提供微服务开发框架和DevOps持续集成交付过程支撑,帮助企业应用更加敏捷、高效、平滑地上云。或者多数工业企业不希望与某一个云服务商绑定,或者希望采用混合部署的方式,多云和混合云便成为更适合的选择。

4、低代码将打通IT(信息技术)与OT(操作技术)壁垒。工业APP的开发需要基于大量OT知识,低代码技术以其低门槛、高效率、易集成的特性,让OT人员能够深度参与到软件开发工程中。借助低代码开发平台内置的基础计算模型、行业机理模型,开发者无需编码即可完成客户化开发项目中的大多数常见功能,再通过少量编码实现硬件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对接等复杂业务逻辑。低代码平台中的工业机理模型能够被快速开发、测试、部署、验证和迭代,从而实现工业应用的开发与运维一体化。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智慧矿山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5、MEC(边缘计算技术)加速5G在工业场景落地。随着5G核心网服务化构架的形成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MEC的技术形态日益成熟。基于MEC可以将高密度计算、大流量和低时延需求的业务就近部署,满足客户对安全、速率及可靠性的多重要求。通过配置MEC服务器资源,对工业现场多源、异构数据归一化处理,能够兼顾计算和网络资源以及数据传输的有效性等,形成云端和边缘计算资源的合理和优化配置,既保留数据的原始属性,又避免无谓的网络与存储和计算资源开销。

6、实时数据中台将进一步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针对工业数据多源异构、实时性强的特点,工业数据中台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存储架构以便具备对实时数据快速分析的能力。采用流计算与交互式分析的双擎架构的实时数据中台通过实时存储和交互式分析来构建实时链路,将大数据实时数仓的体验和传统的单机OLAP(联机分析处理)数据库体验对齐。此外,实时数据中台通过大量的数据生态组件和模型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通过存算分离、湖仓一体等架构来提升用户的数据治理能力。

7、安全运营与监测能力持续增强。工业安全运营中心通过对工业控制系统进行安全监测和安全运营,帮助企业解决越来越多的安全产品部署在网络中形成的“安全防御孤岛”问题,并根据具体场景建立合适的安全策略管理和响应恢复机制。基于威胁情报和本地大数据技术对工控系统通信数据和安全日志进行快速、自动化的关联分析,工业企业能够构建威胁情报、威胁检测、深度包解析、工业大数据关联分析、可视化展现、闭环响应能力,进而实现以工业安全运营为中心的一体化防护体系。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智慧城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8、工业软件云化与开源化趋势更加凸显。基于云架构的工业软件呈现出平台化、组件化、服务化的趋势。对于一部分传统工业软件来说,在PaaS+SaaS模式下,复杂的数据运算模型可以被拆解为灵活的轻量化前台以及功能聚合的数据分析后台,从而兼顾应用层的快速迭代以及平台层的知识沉淀。同时,在工业软件加速云化的过程中,大量云平台数据分析模型都是基于开源引擎构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开源架构为基础打造商业软件。尽管公有云和开源的架构并非适用于所有工业软件的应用场景,但随着云计算与开源生态的不断完善,工业软件云化与开源的进程确已无法逆转。

9、工业互联网支撑供应链安全的作用更加强化。2022年,中国仍将面临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供应链安全风险,工业互联网将继续发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作用。一是运用数据工具,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运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帮助行业主管部门能够掌握产业供应链现状,应对外围变化和市场波动。二是加速技术赋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通过高水平的流程再造和数据管控提升大型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三是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产业链升级发展。通过助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制造业结构高端化和产业体系现代化。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工业互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10、资本助力工业互联网要素生态加速构建。2022年工业互联网各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将继续吸引大量资本的关注。从融资方来看,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等领域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来支持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业智能设备等成熟市场的企业则需要通过投资并购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从投资方来看,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的新风口,能够给投资机构带来巨大的回报。目前,地方国资、创投风投机构、商业银行、创新平台等主体都参与到工业互联网的投资中,在促进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过程中,发挥了加快构建要素生态的作用。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工业互联网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7)工业互联网通信设备细分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通信设备未来总体在通信技术上将呈现大速率、高带宽、智能化的特点,同时在软硬件技术上将朝着更加集成,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更高,对工业环境适应能力更高的方向发展,具体如下:

 

未来新技术的发展将围绕传输、安全、运维不断涌现,持续驱动行业快速增长。

(1)传输方面,新兴的TSN技术、5G技术、WiFi6技术等有线和无线技术更好地支持IPv6、TCP等协议,适应未来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的数据传输需求,可以实现网络系统进一步融合。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并行发展以及相互融合将在未来构建云(互联网云端)、管(海量信息传输网络)、端(智能终端)、边(边缘计算)为一体的整网解决方案。

(2)安全方面,未来积极防御、威胁情报、态势感知、数据驱动安全、安全可视化等新理念在工业领域不断推广应用,身份认证、环网冗余、多链路传输等新兴技术将保障工业网络安全运行。

(3)运维方面,边缘计算将得到进一步应用,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以及从现场设备节点到云端中心控制节点的网络端到端保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在工业互联网中叠加,建设高效的通信运维体系。

5G技术是一种广域网无线接入技术,即提供本地网络接入云端互联网的高速无线传输通道。相较于4G技术,5G技术的传输速率、时延、移动性及连接密度等指标均有质的提升,未来将在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大规模部署应用。国际电信联盟为5G技术定义了海量机器通信、增强移动宽带、超可靠低时延三大应用场景,与工业互联网紧密相关,未来5G技术将推动工业互联网进一步发展。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