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日化产业

日化产业

2020年进口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状况分析

2020年进口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状况分析

 

进口食品,指非本国品牌的食品,通俗的讲就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食品,包含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并在国内分包装的食品。随着进口食品越来越受国人的青睐,经调查,国内进口商、经销商竞相向国外厂商进口食品。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进口食品逐渐成为中国寻常百姓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逐渐向更高的消费层次即营养型、健康型、休闲型、国际型转变。与此同时,高铁、互联网购物等消费方式的普及,促使国内乡镇地区消费者能力逐渐增强,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的稳步增长。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可行性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1至2015年,中国乳制品消费量从2,480.50万吨增至2,957.9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4.50%。2015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折合生鲜乳消费量36.00kg,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2017年,中国全年进口乳制品217.40万吨,同比增长11.20%。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进口食品不再是奢侈的象征,而是已经逐渐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当前,57.5%的消费者在进口食品上的消费金额占整体食品消费的比例超过了10%,这一比例比一年前增长了近5%。 中国国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28元,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消费形态转型升级。居民对食品的需求也从简单的温饱升级为健康、享受的层次,安全性与品质已成为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最关注的因素。开放政策的支持以及贸易便利化措施的不断完善,推动中国进口食品消费规模高速增长。 1980后、1990后出生人群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消费群体,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追求品牌和潮流,对个性化、定制化产品需求较高,而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预计到2021年,18-35岁消费者占15-70岁人口比例将达到46.00%,而2016-2021年期间,18-35岁消费者同比增速将达到11%(上一代增速约5.00%),同时增长贡献比重也将达到69.00%。对于进口食品消费而言,新兴消费群体对进口食品的需求也从过去追求口感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09-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7%,到2018年进口食品规模已超过700亿美元,达到724.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之一。进口食品规模的壮大,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与1997年相比,2017年进口食品经营企业数量为18112家,增长了近3倍。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最快,达13861家,是1997年的770倍;外资企业3303家,比1997年增长了42.4%;国有企业939家,比1997年下降了57.1%。具体数据显示,2017年,肉类及制品、乳品、水海产品及制品的进口食品金额分别达到95.0亿美元、93.0亿美元、85.4亿美元,占比分别为15.4%、15.1%和13.9%,这三类食品合计比重超过40%。 目前,进口食品消费主要以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主。未来,随着国内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国内精品超市及大型超市渠道下沉,二、三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需求也将被打开,进口食品销售渠道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9.58%。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1.00%,而到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预计达到77.00%左右。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将有效带动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增加中西部等地区居民对进口食品的需求。我国进口食品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一线二线城市,其中以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和上海最高,但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以及一线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或可成为进口食品的后续发力点。目前,三四级城市受限于线下渠道,进口食品移动端渗透率增长迅速,三四级城市移动端中青年将成为今后重点开发群体。在进口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原因包括品质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标签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等。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更多的是注重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食品安全问题会动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购买平台乃至整个进口食品行业的信任,因此亟需加大食品进口的监管力度。未来,中国进口食品行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渠道及营销网络的建设,拥有丰富的营销网络以及高效、优质销售渠道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市场在目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对各国食品、农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进口食品行业方兴未艾,未来将在开放融通的影响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迈上新的台阶。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